2023年3月15日,成都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摄影专业邀请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金像奖获得者、我院客座教授郭际,为艺术学院全体师生带来了《风景·心境》讲座。
郭际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,深圳企业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。从事摄影三十余载,他专注于自然人文地理的拍摄和探索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摄影艺术风格。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、中国艺术摄影学会2016金路奖、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认定的“杰出摄影家”称号、佳能大篷车摄影奖,索尼、富士签约摄影师。中央电视台CCTV-3《美丽瞬间》栏目专题人物、中央电视台CCTV-纪录频道专题纪录片《疯狂摄影师》之《飞跃死亡之湖》专题人物。出版有《天鹅诗篇》《随影而行》等摄影作品集。
郭际老师在讲座上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经历,他分享了风光摄影的心得——“行万里路”,并向同学们介绍了世界观的形成是要靠观看,他讲到:“没看过,怎么会有观点”。
接着郭际老师为大家分享了30张金像奖获奖作品短片。他通过作品《山海间》展示了自己观看世界的方式,以写意的艺术形式表现。《山海间》以纯粹的黑白影调让人感受到宏大、雄奇的“大画意”式奔涌,转而深入到对人与环境之间纵览式的观察和隐忧。
而《梦之湖》则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影响了世界对非洲的观看方式。CCTV9专门为其制作了纪录片"疯狂摄影师",其播放量曾超越《舌尖上的中国(三)》。本片记录了郭老师在非洲拍摄野生动物、火山等作品的过程。为了拍摄出理想的作品,郭老师拆卸了小型四座直升飞机的机门,并将身体探出外面进行拍摄,与危险相伴,与火烈鸟同行。用中国画写意的形式,展现出其独特的"写意、抽象、陌生”的视觉盛宴。在当时,2010年时,这样的观看视觉、角度、方式,可以称之为"疯狂"。
郭老师继续为我们介绍了疫情这三年里的创作,他称之为“继续在路上"。以开放的视角看世界。从欧洲,冰岛开始,记录其独特的以苔藓、火山形成的自然景观。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摄影心得。郭老师讲到,自己喜欢一个地方一定会执着地去展示它的全貌。在这之后,他去到了北极——北纬72度,拍摄极光;去法罗群岛感受自然;去南极记录企鹅;去俄罗斯欣赏贝加尔胡;最后在南美的土地上,徒步感受安第斯山,拥抱自然。郭老师感叹道:”只有当你深处大自然的怀想抱,你才能理解人生的意义。“
讲座进入第三部分,郭老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,他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——成都。从成都出发,一路向西,走向川西地区,青藏高原。郭老师讲到,我们中国西部拥有宏大、丰富的资源与题材,人文、地理、胡泊、冰川等。并向我们展示了部分作品以及其拍摄的徒步穿越冈底斯山脉的短片。期间郭老师还分享了他在拍摄期间的趣事和经历。郭老师感慨道:“不必在乎错过这个时间和摄影角度的偏差,要享受这个过程,享受一直有路上的状态。”
郭老师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在成都周边,如牛背山、贡嘎山、雅拉神山等地拍摄的作品。他介绍到,自己从80年代开始喜欢摄影,在工作之余,经常去川西高原路拍摄作品。郭老师说,自己会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机会。接着郭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拍摄的作品,并讲述了在此遇到沙坐暴的趣事。
郭老师分享到,正午这个主题打破了对风光摄影的认知。以前认为中午顶光不适合拍摄,但是郭老师的尝试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摄影的多样性。现在的技术发展,只要有想法,可以创作出各种形式,表现出摄影的无限可能性。艺术会赋每个人真正的核心——创意、想法。
郭老师也说到疯狂都是建立在科学、有准备的前提下。他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:“真正的热爱,必然是全力以赴追求极致。”
讲座的最后环节是学生提问环节。有学生问郭老师是什么原因跨专业学习摄影。郭老师说是因为对摄影的热爱,通过学习摄影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状态,摄影已然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。也有同学问郭老师在摄影这条路上有没有家人反对。郭老师讲到,被反对和质疑是必然的,但极度热爱可以让自己坚持走过来,上天会赋予每个人不同的使命,摄影让自己更豁达,更加热爱生活。
郭际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摄影经验以及取得的成就。他多年来的拍摄经验以及精彩的作品,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