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程改革以来,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深化课堂教学改革,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,上精品课和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。根据《成都文理学院关于开展2022-2023-1学期“磨课”专项工作的通知(校教字〔2022〕143 号)》要求,8月31日-9月1日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继续开展2022-2023-1学期“磨课”专项工作。根据疫情防控要求,本轮磨课通过线上+线下的方式举行,部分教师在腾讯会议上同步进行。
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根蓉对本次磨课工作进行了视察,刘院长针对磨课形式、磨课内容及磨课实施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指导。院长助理魏东强调,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,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。对教师来说,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、研究、实践的过程,也是一个合作交流、 反思和创新的过程,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。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,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,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,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,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、临场应变能力、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,教学实践不断丰富,教学智慧得以发展。同时,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,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。
本次磨课一改往日说课形式,以高度仿真,模拟真实课堂为第一要素。教研室老师人人参与,重视磨课,为学校顺利迎接本科合格评估打下坚实基础。
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,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“如果我来教,我会如何教”上。各种教法一一亮相,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,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,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、选择的余地。从中,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。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,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、学法、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,也让听课的教师受益良多,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方方面面,对课堂实践有很大的帮助。



